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非營利組織願景與實踐


今日的講者是道道地地的澎湖在地人,聽著他分享著許多澎湖的風光景色,以及傳統習俗,熱情開朗勇於分享,完全展現鄉下的淳樸氣氛。
首先,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吳先生描述他們互助的社會,如果你是捕魚的,可以丟一條魚進來,而我也會想辦法贈送我家栽培的蔬菜至你手上,我擁有的,就會多分你一點,你欠缺的,也會想盡辦法幫你補齊,自發性的形成一個小型交流圈,但也因此,每個人都得溫飽,不像現今的貨幣社會,一分錢一分貨,一切都有既定的規則,也不能隨遇而安的過生活,不認真打拚,就賺不到基本的房租生活開銷,長久以來也讓我們只為明日生活做努力,生活中只剩下金錢的多寡,聽著吳先生的描述,內心中十分欣羨,若能把生活中的節奏放慢,每日只需種種菜或者撈點魚,其餘的時間,完全可以用在自己喜愛的休閒生活上,每日可與大自然為伍,沐浴在陽光下漫步,這種情境,不只出現在書中的詩篇嗎?
這就令我想到古時老子所倡導的: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。」有困難者互相幫助,有什麼突然變故,也不會孤苦無依,書中所描述的大同社會,令人嚮往,然而在現今的社會中,能如此實現嗎?觀看當今的共產社會,北韓可謂其代表,秉持著社會資源平均分配的結果,所造成糧食產量不足,連基本溫飽都成問題,秉持著人性,能夠達到均富的社會嗎?我想在這人口爆炸的時代,是十分困難的。
所以我覺得,只能就現在常態的資本主義之下做配套,政府做為溝通媒介的角色,給予種種補助,縮短貧富差距,總有一日,地球上處處都是桃花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